高密度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 高效沉淀池工作原理
沉淀池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去除ss的高效能设备,它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PAC和PAM,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药剂,(如细砂等),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金振环境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加药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PAC和硫酸铁、石灰等),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PAM、聚丙烯酰胺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 工艺
无锡金振环境公司借鉴OTV—Kruger公司的技术要求改进创新和多项工程成功运行数据分析,自2009年开始在中国国内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2~153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贵阳开林化工、宁夏银川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第七污水处理厂,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高密度沉淀池工艺、高效沉淀池工艺。
2 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宁夏银川第七污水处理厂等。
①混凝池:
混凝剂投加在原水中,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下同污水中悬浮物快速混合,通过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荷使颗粒“脱稳”,形成小的絮体然后进入絮凝池。同时原水中的磷和混凝剂反应形成磷酸盐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②投加池(备选池)根据水质确定是否需要增加:
微砂和混凝形成的小絮体在快速搅拌器的作用快速混合,并以微砂为核心形成